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1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醒后及非醒后出血性脑卒中各种发病影响因素的差异。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及康复科入院治疗的自发性脑出血病人223例,将病人按照发病时的状态分为醒后脑卒中27例及非醒后脑卒中196例。采集病人一般情况、入院情况、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等数据,并完成入院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使用SPSS 1 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醒后与非醒后出血性脑卒中在发病年龄≥65岁(17例比73例)、体质量指数≥24 kg/m2(19例比81例)、高血压(6例比135例)、脑血管淀粉样变性(8例比12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吸烟、饮酒、房颤、糖尿病、高脂血症、血液病、脑血管病史、冠心病、脑血管畸形、服用药物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醒后出血性脑卒中和非醒后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并非完全一致。相对于醒后出血性脑卒中,高血压疾病更容易诱发非醒后出血性脑卒中;而相对于非醒后出血性脑卒中,年龄(≥65岁)及超重(体质量指数≥24 kg/m2)因素与醒后出血性脑卒中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联合调强放疗治疗老年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7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放疗科收治的60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年龄≥65岁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IIb-IVa期),患者随机分为阿帕替尼联合调强放疗组(实验组)和单纯调强放疗组(对照组),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0.0%和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高血压及蛋白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予以内科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骨髓抑制、手足综合征及出血等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帕替尼联合调强放疗是治疗老年中晚期宫颈癌的有效方案,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小核糖体核蛋白B(small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 polypeptides B and B1,SNRPB)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Oncomine数据库搜索乳腺癌与SNRPB基因相关的数据,通过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SNRPB基因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Oncomine数据库中SNRPB基因癌组织/正常组织表达量分析结果共有414个,在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109个,低表达3个。其中13个分析结果显示SNRPB在乳腺癌组织(包括6个侵袭性乳腺癌分析结果)中显著高表达,低表达的分析结果为1个。运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高表达SNRPB的乳腺癌患者其总体生存率(OS)、无复发生存率(PFS)、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显著低于低表达SNRPB的乳腺癌患者(P<0.05)。结论:SNRPB基因在乳腺癌中高表达,可以作为有效的生物标志物预测乳腺癌患者转移的发生及判断预后,可为乳腺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大肠埃希氏菌血流感染病人的临床特征、菌株耐药性变化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117例老年T2DM合并大肠埃希氏菌血流感染病人的临床资料及菌株的药敏结果,使用趋势χ2检验...  相似文献   
5.
正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多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是相对少见的脑血管病,约占脑血管病的0.5%~1.0%~([1,2]),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和皮质出血及Todd瘫痪的则更为罕见。经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 Med等数据库,多数文献报道仅0.5%~0.8%CVST患者合并SAH~([3,4]),也有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染色体驱动蛋白KIF4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10例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及相应癌旁5 cm以上结直肠黏膜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中KIF4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KIF4A的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KIF4A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5 cm以上结直肠黏膜组织(P < 0.001);KIF4A的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的分化程度(P=0.023)、淋巴结转移(P=0.020)、远处转移(P=0.032)、TNM分期(P < 0.001)和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P=0.014)有关,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等无关(P > 0.05)。在随访的11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KIF4A高表达组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KIF4A低表达组(P < 0.05)。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KIF4A表达程度、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及血清CEA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相关。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显示,KIF4A表达水平、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KIF4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且其高表达与结直肠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KIF4A对于术后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评估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HER)家族属于酪氨酸激酶Ⅰ亚族的跨膜蛋白受体家族,包括4个成员,分别是HER1(EGFR/ErbB1)、HER2(ErbB2)、HER3(ErbB3)和HER4(ErbB4),由erb基因编码,在细胞生长、增殖及凋亡等活动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同时,作为原癌基因家族,HER家族在许多人类肿瘤中异常激活及过度表达,是这些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与多种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肿瘤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HER家族一直是肿瘤领域基础实验研究和临床诊治研究的热点之一,以其为靶点的综合抗肿瘤治疗方案获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本文通过查阅对有关HER家族及其与肿瘤关系的相关文献,总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特点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生物靶向诊治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相信随着HER家族临床研究成果的不断丰富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可为肿瘤临床诊治提供新的思路和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癌组织中LAG - 3、TIM - 3、BTLA 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1月 - 2016年1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120例,其中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组织6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30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LAG - 3、TIM - 3、BTLA 在不同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三者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采用 Kaplan - Meier生存分析,COX回归模型分析方法,探索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LAG - 3、TIM - 3、BTLA的表达率较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正常子宫内膜组均增高(P均<0.05)。患者的年龄、分化程度、病理类型均不影响LAG - 3、TIM - 3、BTLA的阳性表达(P均>0.05),而肿瘤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可以影响LAG - 3、TIM - 3、BTLA的表达(P均<0.05);肿瘤肌层浸润程度会影响TIM - 3、BTLA的阳性表达,但对LAG - 3的表达无显著影响。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LAG - 3、TIM - 3、BTLA蛋白的阳性表达与患者预后相关(P均<0.05),LAG3、TIM3、BTLA是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LAG - 3、TIM - 3、BTLA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均有较高表达,且均为患者预后的负性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9.
宋雨童  马晓彤  张滢  王超昌  颜明 《医学研究杂志》2021,50(4):132-136,77
目的 探究全身麻醉患儿术后不良行为改变(the negative postoperative behavioral changes, NPOBCs)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前瞻性研究2019年10月~2020年10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患儿220例,根据不同时间段将入组患儿分为建模组(n=160)和验证组(n=60),通过对建模组患儿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全身麻醉手术儿童NPOBCs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下方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验证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72.5%的全身麻醉患儿在术后2周内发生了NPOBCs。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岁(OR=3.131,P=0.011)、母亲学历(OR=4.165,P=0.007)、难养型性格(OR=3.647,P=0.014)、麻醉诱导时儿童焦虑水平(OR=5.887,P=0.000)是全身麻醉手术患儿NPOBCs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建立风险预测模型。该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44(P<0.01,95%CI:0.775 ~0.913)。结论 患儿年龄、母亲学历、患儿术前焦虑水平、难养型性格为NPOBCs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对NPOBCs的预测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标志物的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21年3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66例骨质疏松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患有2型糖尿病分为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组30例与单纯骨质疏松组36例。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及生化、骨代谢标志物、骨密度检查的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影响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结果 与单纯骨质疏松组比较,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组患者体重指数、空腹血糖、骨碱性磷酸酶升高,甲状旁腺激素、25羟基维生素D、血镁、血钙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碱性磷酸酶、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骨钙素、β-胶原特殊序列、血磷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甲状旁腺激素、25羟基维生素D、空腹血糖为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L1~2骨密度与甲状旁腺激素呈正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25羟基维生素D、甲状旁腺激素缺乏更严重,可为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